文章很长,结论在最后,可跳过。
逆向投资其实是比较磨人的,但确是一个获得超额收益的完全价投方法之一。
现在应该有很多人弃 地产,保险,银行,证券等 超级弱势板块,最近割肉卖掉的人确实不在少数。
但是,知道本D的应该了解,做周期股是本D其中之一的配置,而这个过程,真的像捡垃圾,人弃我取。
像铜,钢铁,煤炭(稀土本D见得少,不做)经过2001 ,2008,2015,2018,四次经济规律的轮回,基本都是像如下的故事一直重演:
1,每到经济从衰退期,渐入复苏过渡期时,周期股价低得可怕,都是以5块左右的呈现,其中钢铁最杀得惨,行业均价到过 2块左右,而且还不受人待见,仿佛这些大家日常用得到,看得懂,明明白白的资源股票,都像是垃圾一样,被人忽视
2,然后,同期追捧的高成长股,要么是医药,要么是白酒,形成非常明显的跷跷板效应;于是乎,很多人都要弃周期追入 PE 7-80成长的末尾行情。说得好,是投资成长股,其实都是高位博傻。因为真正的投资不是这样子的。不信你去看看,那些消费的明星基金经理,到底是什么时候就开始重仓的,肯定不是PE 70倍时;
3,行业龙头股遭遇利空时,3连杀是标配
龙头股遇到政策影响杀逻辑,遇到行业利空杀估值,遇到市场行情破位杀情绪,这是一般股票的 3连杀。
只要这个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,不会消失那么他就有能反转的一天,尤其是行业龙头,更是上了一把相对安全的大锁。
4,来看看历史上的案例
钢铁这种周期股就不讲了,主讲曾经的热门龙头股
4.1,2008年,三聚氰氨事件下的致大头儿童产生的 非安全牛奶事件,当时的政策把整个行业推上风口浪尖,抓人停线,曝光追查渠道上下产业链,追溯事件源头。 对整个乳制品行业,人人喊打,对涉事人员肢体冲突。最终的结果是伊利跌去80%有多。一时间基金全不计成本几乎跑光;散户不明就里,跟着下杀。
结果:2008年,伊利成为第一批创历史新高的标的

4.2 中兴通讯 美断供芯片事件
2018年4月16日晚,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,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,遭遇被美国“封杀” 当时的情绪绝望到,中兴必亡,政策也不会管,中兴是咎由自取,自取灭亡。
结果:中兴股价下杀 60%多后,次年就反弹就接近前高,第三年创出历史新高。它仍然是通信行业的龙头地位。

4.3 长安汽车 代表的汽车销售量大跌
2015年到2020年之间,随着经济不好,消费不振,汽车的销量也是连续呈现 30%以上的大跌;销量一跌,业绩必减,内卷,竞争更加严重。 内外冲击之下,当时跑出来的是以 高端品德宝马,奥迪,等升级市场。以硬汗形象跑出来的 SUV代表 长城汽车,大众情人丰田系的合资车, 普及性汽车- 五菱神车,最后就是最近火爆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。
同时政策经过一轮补贴之后,也在引进,鼓励本土创新,同时为了提高本土的竞争力,外资汽车允许直接进入中国市场,不需要与本土合作了。在这样的政策之下
基本除在汽车本行业里有特别技术与特色的汽车企业外,其它的汽车都进入了大幅度的销量锐减,股价也是一落千丈。

结果: 长安汽车经此一轮大跌后,一波反弹就直接创了新高,二次回调后,再创历史新高。以车质网发布的2021年 7月份汽车销量报告,长车汽车有5款SUV车型进入汽车行业前TOP 50排行, TOP5 有一款。这些都是高销量,低故障的车型。

好吧,再来看看现在的地产,保险。无论是行情大跌,还是市场政策,行业利空,都是像极了曾经的这些没落贵族板块。



这些龙头行业股票或许有的是政策在杀跌,行业在杀估值,市场在杀情绪。所以杀三波,基本才会到底。很多人以为越跌越买,或者定投是某一日一跌就买。这种是补得太急。
可以用本D中曾经文章中的基金定投微笑曲线来分批投,非同一行业,至少分3份,每份以创前一次新低之后,反弹,再创新低,才考虑首次投入。
所以这一切不仅仅是股票,更多的是人性。为何杀到极度估值后,仍然有人在卖。这就跟为何涨到极度透支业绩后,仍然有人在买是一样的道理。
本D遇到此种 3连杀,通常首先自问的就是:
1,现在估值合理了没有;
2,其次就是不管什么利空,打压,这个行业会因此消失不存在了吗?
3,后面它还会有机会重回行业里的巅峰吗?
4,它靠什么比行业里的其他更能很好的度过冬天。
如果有四条中,有3条满足,就有足够大的赔率一试,超额收益往往都是从这里来的,到时,翻回看一下记录,还能吹一辈子的牛: 我是价值投资者,哈哈哈!
#投资理财##中国平安#